10万辆新能源重卡能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试驾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663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交通、绿色城配、绿色物流……等等“绿色经济”冉冉升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火车头”。

绿色环保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乘着绿色的东风,一直以来在市场表现不温不火的“后进生”——新能源重卡“上天”了,市场销量节节攀升,在今年前10月,全国新能源重卡销售5628辆,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峰的年销量。行情上扬,行业振奋,新能源重卡开启了“高速模式”,按着如此行情(10月份销售1279辆),今年总销量预计将超过8000辆。

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必然

“气候变暖”“雾霾”……一系列的极端天气、环境污染情况出现,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以及生活环境成为人们的需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的必需,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必然。

国家强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厉行节能减排,重点关注高污染领域的发展情况。

重卡一直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排放大户,据生态环境部数据,目前,我国重型商用车保有量为1100多万辆,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4.4%,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达到汽车排放总量的85%和65%。重卡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环保、节能、无污染的新能源重卡是必然趋势。

钢铁、港口、矿山等领域的企业是高能耗企业,降低碳排放,达到环保要求,才能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发展绿色交通,是有效降低碳排放、增加“绿色积分”的一个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大规模应用新能源重卡运输成为必然。

能耗大户成为新能源重卡的直接推手

经过不断交付、运营,在特定的场景中,如港口、矿山、物流货运、工程建设、支线短倒等运输领域,新能源重卡完全能够胜任运输任务。

在新能源重卡能够胜任的运输场景中,有不少能耗大户——钢铁厂、港口等企业已经明确发文,禁止国六以下燃油重卡进厂从事运输业务,这成为燃油重卡升级的最后也是最直接的一股推力。淘汰了国四、国五燃油重卡车型,国六燃油重卡车型数量明显不足,不足以满足运输需求,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相关的运输企业大量购买新能源重卡,成为必然。

根据钢铁行业相关人士透露,钢厂在每一个环节都有碳指标,包括对外运输,为了让自己的碳排放不超标,运输环节被卡得很死,因此,采用0排放的新能源重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各大车企转型发展新能源重卡

为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各大车企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重卡。

传统的重卡企业,如汉马科技持续更新迭代新能源重卡车型,积极推动换电重卡发展;中国一汽,在今年9月底成为新能源事业部,全面转型新能源化,特别是重卡新能源化;中国重汽积极更新迭代新能源重卡车型,特别是换电重卡,已于日前向日照港交付30辆豪沃TX电动集卡牵引车;徐工重卡大力发展新能源重卡,不断交付、运营新能源重卡,实现电动重卡、氢能重卡两条路线齐发展;上汽红岩持续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换电重卡不断交付使用,积极建设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发展氢燃料技术。

火热的新能源重卡市场,也吸引了不少客车企业投身新能源重卡行业,不断推动新能源重卡车型。如郑州宇通不断推出新能源重卡车型,开沃汽车氢燃料电池重卡销量最多,福田汽车推出轻量化智能重卡。

今年新能源工程机械车辆销量猛涨,不少传统的工程机械企业重磅推出新能源工程机械车辆,如,三一电动推出的电动搅拌车在今年前10月取得了单一车型销冠的好成绩;比亚迪的纯电动工程车在国外并不少见,其纯电动重卡在国内市场销量也不错,日前比亚迪关联企业新设新能源重卡公司,意味着比亚迪将进一步扩大其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

10万辆新能源重卡正浩荡开来

在“双碳”政策的驱动下,国家持续支持发展绿色交通,钢铁厂、港口、矿山、工程建设等高能耗企业大规模应用新能源重卡是大概率的事情。

“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几年之内将会迎来新能源专用车市场的大爆发,随着新能源领域相关技术的提升,应用场景的丰富,高能耗企业将会全面置换燃油重卡,应用新能源重卡,估计将有10万辆左右。”三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金虎预测道。

小结

随着新能源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新能源重卡逐步适合多种场景应用,而燃油重卡升级淘汰也将加速新能源重卡应用。

以绿色、环保、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重卡取代传统燃油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重卡正当时。

2021年12月25-26日,由电车资源、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主办,云南供应链协会协办的“2021第五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 绿色城配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行,特举办“首届中国新能源重卡产业生态大会”专场活动,围绕新能源重卡的发展、运营、金融支持以及补能痛点展开讨论,以推动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喜欢